close

風景從山巒綠樹變成高原青草    低處的長江支流侵蝕高處   襲奪黃河水系   

大自然在進行它的北水南調

H00s.jpg

從成都出發走G213國道沿岷江北行,若從汶川或川主寺轉往西北就可很快的進入黃河流域,若繼續往北再往東則是往九寨溝的路線。我們去程是經川主寺往若爾蓋縣黃河第一灣,回程是由青海瑪多縣經達日縣、久治縣,四川阿壩縣、紅原縣、理縣、汶川縣回到成都。

H07.jpg

H09.jpg

   上圖及上上圖: 從川主寺往若爾蓋途中,公路從谷地(長江流域)往上爬昇。

H11.jpg

上圖及下圖: 坡上完就是尕力台(黃河流域),從黃河流域回看長江流域,河谷下切形成山巒疊嶂,林木較多。遠處雪峰為雪寶頂(5588m,在九寨溝黃龍景區附近)

H12.jpg

上圖及下圖(衛星照): 上完坡到尕力台(黃河流域),地形較長江流域緩和多了。舊路是先走谷底,然後以之字路上黃河流域。新路則是以橋樑+隧道直線上升(下圖左下角可同時看到舊之字路,及小圖右上角新路的橋樑和隧道  小圖取自網路)

H15.jpg

上圖及下圖: 黃河流域位於3~4千米高原,基本上起伏較長江流域緩很多,少見林木多草原。白色帳篷為藏族牧民臨時住所,遠處雪峰仍為雪寶頂。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地形差異可以用掌心向下,平放桌上的微張手掌來說明: 手掌背為高原上的黃河流域,呈緩起伏,手指部份為長江流域。長江支流侵蝕力較強,造成河谷下切,如手指間的空隙,手指則如山巒。

H16.jpg

H17.jpg

上圖是從紅原縣回汶川途中,壤口附近的長江黃河分水嶺(海拔4345m,第12天行程),可明顯看出低處的長江支流侵蝕高處,使得原來黃河的支流改流長江,造成河川襲奪。大自然在進行它的北水南調: 無論是由松潘的川主寺經尕力台前往若爾蓋,還是由紅原的刷經寺經壤口去到黃河第一灣,我們都會在渾然不覺中穿越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。之所以會渾然不覺,是因為這些分水嶺都是地勢極為平緩的高原面,而且因為河流襲奪現象極為普遍,長江與黃河的源頭在這兒相互交錯,幾乎到了難分彼此的地步 (引自《中國國家地理》港澳繁體版20092月號)。相同的情形亦見於台灣台7線思源埡口: 蘭陽溪向大甲溪侵蝕。

H18.JPG

上圖及下圖: 青海省久治縣與四川省阿壩縣交界處的一處河川襲奪現場 (11天經過,從久治沿S101省道,在四川境內改稱S302省道)。上圖: 從青海省向四川省方向看,圖左中上10點鐘位置,路邊白色牌子就是省界,青海省境內呈緩坡,草原黃花遍地,有帳篷及牛群。圖右下角小河流向黃河,與寬廣的谷地相比,涓細小流顯得無力,顯示過去可能曾有較大的水流。下圖: 一通過省界,就看到流向長江(圖左方)的河川下切旺盛,逐漸侵蝕搶奪圖右側無力的黃河水系,從往左轉新河道上方尚存的舊河道痕跡(下圖右中)研判,水原來流向圖右方,現河道則是下切往左流)

H20.jpg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翁仁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